1.学科简介
本学科于1985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方向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免资格,是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本学科充分发挥与电力、通信、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立足信息产业、服务电力行业,瞄准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及国家能源电力技术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研究,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及技术支撑。
2.学科平台
本学科现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计算机与电力、通信、数学等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年均在研项目40余项、年均在研经费1000余万元、年均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
序号 | 重点实验室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 年月 |
1 | 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5.12 |
2 | 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5.12 |
3 | 吉林省电力大数据智能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吉林省科技厅 | 2016.10 |
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通信设备测试仪器)
吉林省电力大数据智能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处理服务器)
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智能电网仿真平台)
3.团队建设
本学科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2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省领军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春苗科技人才1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10人(占比22.7%)。学科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近3年已选派6名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4.学科方向
4.1智能电网信息物理融合技术
围绕“网络安全”领域基础理论,开展复杂耦合网络的综合建模、智能电网安全攻击辨识及防御、电网运行安全态势评估与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
带头人:曲朝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电力大数据智能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它各类科技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2项;发表学术论文超百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3项。
4.2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
瞄准“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前沿,开展数据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智能决策理论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状态评估及预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带头人:宋人杰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近年来,主持承担电力行业科研项目2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4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研发成果在辽、吉、黑等地多家电力企业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3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
跟踪“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研究热点,开展分布式网络资源共享与负载均衡策略、适用于电力大数据特性的数据清洗及挖掘技术研究。
带头人:杨杰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获东北电力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项,吉林省电力公司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二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4.4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
融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领域新型算法,开展基于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方法的表情、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姿态估计、行为识别、三维场景重构及理解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
带头人:孟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吉林市科技工作者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一直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加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发明专利2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4篇,ISTP检索3篇。
4.5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智能信号处理
主要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以及应用于通信、图像和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的智能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带头人:李建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吉林市科技专家服务企业创新顾问团”专家,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纽约大学、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一直致力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方向,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篇。
5.实验室建设
本学科现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学实验室、15个导师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米。有云计算及大数据科研平台等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800万元。近3年新增的主要大型试验平台如下:
1、投资240万元,搭建了电力大数据智能处理及工程应用研究平台,平台主要包括光纤交换机、光纤通道区域网络存储、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机箱、统一管理矩阵、虚拟化软件、UPS及空调等设备,为开展电力大数据智能处理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支撑条件。
2、投资246万元,建设了人工智能视觉感知与理解科研创新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便携式激光扫描采集系统、红外热像仪、高动态相机、测温型热成像网络筒型摄像机、无人机飞控平台、工业可穿戴平板电脑、北斗数据传输模块、AI智能硬件开发板等设备,为开展视觉感知与理解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支撑条件。
3、投资240余万元,搭建了智能感知与无人驾驶技术科研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可编程模拟驾驶系统等设备,为全院师生开展智能感知采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条件。
4、投资270余万元,搭建了集云桌面教室、嵌入式开发平台、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为一体的综合实验教学云平台,满足了研究生教学以及全院师生开展大数据方面科研实践的需求。
6.成果获奖
近5年,我院教师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多家电力企业。
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励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基于大数据计算的能效优化与智能用电服务关键技术及系统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9 |
2 | 高压输电铁塔运行状态智能在线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7 |
3 |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6 |
4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 |
5 | 基于云平台的电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8 |
6 | 面向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缓存模型设计 |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 2018 |
7 | 城市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9 |
8 | 电力信息可视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9 |
9 | IS设备气体绝缘状态评估及故障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9 |
10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变电站开关柜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8 |
11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变电站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8 |
12 |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防盗系统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6 |
13 | Web信息智能分析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6 |
14 | 虚拟OTDR光纤线路在线检测系统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5 |
15 | 企业信息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5 |
16 | 风电杆塔倾斜沉降及机组振动远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8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力安全监督、演练与评价一体化平台
智能变电站风险评估系统
PDA电力设备巡检系统
高压输电铁塔防盗监控系统
配电抢修生产指挥系统
电网企业大数据分析与云可视化平台
环境风险评价与预警三维可视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