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发展历程
东北电力大学2001年创建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评为东北电力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东北电力大学特色专业,2016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
二、学科带头人
张兰河 男,教授,博导。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吉林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一直致力于环境生物治理技术相关研究,特别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恶臭气体生物治理技术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1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
三、学科队伍
具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导5人,博士38人;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占80%。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拔尖创新人才4人,省级科研团队及优秀教学团队5个等。
四、学科方向
主要学科研究方向包括:废水治理与回用技术、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环境净化功能材料开发。
(1)废水治理与回用技术(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兰河)
(2)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技术(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健)
生物法去除有毒有害工业恶臭气体的研究;
高效节能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燃煤电厂的烟气除尘理论和技术。
(3)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学科方向带头人:王冰)
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固体废弃物中有机质的转化规律及降解机制研究;
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
(4)环境净化功能材料开发(学科方向带头人:李正)
五、学术成果
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8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实现了臭氧催化氧化装置、高效生物脱臭塔、除尘设备等研究成果的转化。
六、科研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吉林省电力储能与环保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电站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清洁转化与高值化利用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电力工业污染物治理工程实验室、环境净化功能材料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平台。主要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亿元,实验室面积10000余平方米。拥有8个中文数据库和12个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强有力地支撑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